关于企业视觉形象——VI设计系统
明确设计结构
企业文化与VI系统的关系
文化理念共识化
设计整合化
想要准确的理解企业VI设计,就先了解它的归属。
VI(视觉识别)是CIS系统的一部分,CIS系统是MI(理念识别)、BI(行为识别)、VI(视觉识别)三个方面组成,企业的行为活动与视觉形象都是围绕MI展开设计。
在这里简答概述一下:
MI - 价值观、理念共识。
BI - 行为规范、管理制度。
VI - 对内规范、对外传播的企业视觉形象系统。
通过日常服务经验与理解对此定义为:
企业形象VI设计:文化理念共识,以企业标志为核心,企业对内行为规范、对外传播体系视觉形象进行整合化系统设计。
(传播内容应该包含企业文化理念、产品或服务信息等)
在之前接触到的一些公司从中了解到大多数中小企业,对VI本身的作用尚一知半解,甚至连整个公司的名片格式往往都未设计规范、不统一。
那么,企业的VI应该如何设计?又如何执行?很多企业的VI设计其实只是一本VI手册,设计中并没有找到重点,没有把传播内容整合完善,反而可能只是觉得VI设计的项目越多,感觉越体面,对企业形象宣传没有起到应该有的作用。
VI系统核心两点在于设计和执行

文化理念与企业视觉形象识别系统(VI)
企业视觉形象呈现是围绕文化理念与核心元素而产生
避免问题
经常会有这样的说法:企业VI是一个整体,一定要将企业VI设计完整,不管现在是否需要,都应该尽可能的一次性设计出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绝大部分设计项目是难以落实,最常用的无非是办公用品,手提袋、纸杯等,其他的永远封藏在那本厚厚的手册中,这种就是形同虚设。
企业主在VI系统设计中应当有自主性、辨识性,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战略定位、行为活动是会随之发生改变的,根据当下需求,选择与自己企业内部形象建设、营销宣传相关联的项目设计一份切实可行的VI系统执行手册,而并非按照设计公司统一的VI模板进行。
模板化的VI系统设计
在VI系统设计中,如果细算成本,其实LOGO设计并不赚钱,LOGO设计的过程长,基本上会有3-5个设计方案,还会有一些反复的修改,设计成本随之大大提高,所以会有这种情况发生,在后续的VI板块设计中,按照统一的设计风格,利用现有的模板去机械化的操作,更换LOGO、企业名称信息。
拒绝这种模板VI,应根据整体形象定位进行细致的创意设计,比如说在Word应用设计中,首先考虑应用的使用场景,避免复杂背景设计,以书写内容识别清晰为主,设计点可以放在页眉与页脚上,其次考虑有哪些内容呈现、LOGO放在什么位置、大小,是不是应该将企业宗旨口号放在右上角;页脚部分是否利用辅助图形进行设计,是否体现公司地址、电话等信息,而并非只更换一个LOGO或者放一个LOGO。
过分强调VI设计的统一性,抹杀设计的丰富性
VI设计中图形、色彩、版面、应用系统应该强调视觉变化,用科学的设计结构来贯穿整个视觉设计系统,使每个应用的表现都存在丰富且统一的面貌,而不是仅仅强调视觉统一性,使企业形象变的单一化。
改变这种现象应当从辅助图形的释放、版式的灵活多变等方面考虑。
企业VI须遵循的两大设计原则
建议企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阶段性的VI设计,建立科学的VI设计结构,这样的话在碰到问题时,可以及时得以更正,在解决企业花费在VI设计中的大量费用,同时还能最大化企业的视觉形象。
其次要明确的传递产品或服务信息,体现企业的特征价值,具有营销力量。
要在保持形象不变的情况下具有可延展性与更新性,适时而变。
VI系统的设计是多学科种类的集合,不是天马行空,在视觉感满足的同时要兼具可实施性,如果实施性代价太高,太繁琐都会给企业带来影响,后果可能是更改方案或者延迟执行,这都是不好的效果,再好的VI设计如果不能实现,只能算纸上谈兵。
但也不能为了实现容易而进行模板化VI设计,所以在VI设计中要讲究一些,多一些思考。
符合三点:成本、效果和制作工艺、宣传媒介。
依据企业文化理念、传播体系与VI系统的关系,最大化企业形象,整理了VI设计标准项目,形成我们的企业视觉形象VI工作模型:
企业视觉形象VI工作模型
VI工作模型划分为三个方面:基础要素、应用系统、执行系统。
基础要素主要包含:标志设计、标准字体设计、企业色彩规范、辅助图形设计应用、标识组合规范。
应用系统划分为对内规范与对外传播。
对内规范:办公文件形式设计、工作证件、员工服装、标识标牌及文化展示墙等,
对外传播:名片、手提袋、企业宣传画册、DM单、宣传海报、产品包装等。
执行系统主要包含:项目监督管理、宣传品印刷制作、标识标牌制作安装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