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民居知识手册1(空间布局)
对苏州传统民居的总结知识整理
苏州民居大多临水而建并呈横向联排式的布局,民居朝向多坐北朝南,前门沿街,后门临河。民居外观粉墙黛瓦,显示出“人家尽枕河”的特色。

苏州民居的空间布局
苏州民居是以一进院落为建筑单元,向纵深方向延伸组合成的整体为“落”,在全宅主轴线上排列的一组院落称为“正落”,两侧平行正落的建筑称为“边落”。正落与边落之间设置备弄,作为交通和空间的分隔。堂或楼前配置一个天井或是庭院,由建筑和天井庭院组合,就是为一”进“,深的可达五进、六进、七进······

纵向的平面布局多呈现以下布置:照壁、门厅(门屋)、轿厅(茶厅)、正厅(大厅)、内厅(女厅)、堂楼等。
照壁:
门门前有照壁,有一字形、口字形、八字形等更有隔着河的照壁,形式须按照官职来设置。照壁是住宅前的屏障和对景,大门与照壁之间的空间是为宾客停马停轿的广场,相当于现在的停车场。
门厅与轿厅:
停轿备茶之所,迎送宾客之地,供停宅主人之轿和轿夫休息之用。一般采用构造简单的圆堂,往往仅三间七檩。
正厅:
正厅是用来待客、宴请、议事、婚丧嫁娶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全宅最重要的建筑。大厅一般面阔三间,正中明间较大,次间较小,梁架通常用富者用扁作,一般用圆作,常由前廊轩、前轩、内四界、后轩、后廊轩几部分组成。


大厅正中悬挂匾额,中堂,柱子,两侧均挂书画对联。大厅的匾额非常讲究,书法多出自名家,反映着主人的身份,地位。如阔家头巷何宅的“万卷堂”出自杜甫名句,由文徵明书写。

大厅正前方是全宅最重要的砖雕门楼,上部均用青砖雕刻历史故事、传统戏文、花鸟鱼虫等,雕刻精美,并在正中雕刻歌功颂德或是鼓励后代的语句。砖雕门楼与大厅成为对景,同时结构坚固,是苏州民居的特色。如阔家头巷何宅的砖雕门楼,建造于清乾隆年间,门楼高6米,中间有“藻耀高翔”砖额,两旁刻“周文王访贤”和“郭子仪上寿”图,下排装饰三个寿字,并附有蝙蝠图案,两侧为狮子滚绣球等花纹。

内厅:
通常为二层楼厅,底层是接待女宾的女厅,二层是宅主、女眷们生活起居之处,两边有厢。有些楼厅间用厢楼相连,组成一个双层四合院,俗称“走马楼”。走马楼常施加栏杆、挂落、花篮垂柱等装饰,使其更显隽秀华贵。

花式厅堂:
船厅、花篮厅、鸳鸯厅、贡式厅、四面厅、对照厅、纱帽厅等,一般都在边落的庭院内或花园里,统称“花式厅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