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6

门人远胜,李泽厚《华夏美学》读书笔记-美的存在,楼高不见章台路

苏州/艺术工作者/3年前/19浏览
门人远胜,李泽厚《华夏美学》读书笔记-美的存在,楼高不见章台路

门人远胜,草书、白文印

门人远胜,草书、白文印



美的感性体验属性,决定了在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都能看到美的身影,无论是客观的世界,还是思维与神经的活动,人类早已习惯了用审美来品评与感受一切,或是纯粹的美的享受、或是行为的抉择判断。

美是人们感知事物的一种属性存在,与长宽高、重量、体积、色彩、声音、味道一样,是人们能感知到的事物属性。所不同的是,美不仅是有形质事物的属性,还是无形质的思想、记忆、情绪的属性,是所有人类感官思维能够接触的事物与感官思维本身的属性。

人们能够通过所有感官与思维来感知美的属性,无论是单一感官或者多个感官与思维同时的感知。

 

 

 

人们所感受到的美感是美的本质,即便美的感受是由客观事物或思维活动引起的,但最终是否引起美感,以及美感的强度,才是美存在与否的基础。缺少人的感知,美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不同的文化、生理与心理条件的个体,所感受到的美和美的强度是不同的,同样的客观事物或思维,在不同的个体感受中,是否产生美感是不确定的。但这一不确定性,不是不可知的不确定性,而是一个带有不确定属性的可知事物的不确定因素。

可以有一部分人感知不到的美,但不存在所有人都感知不到的美;可以有暂时无法感受到的美,但不存在从来和永远都无法感受到的美。

 

 

 

不同的事物与思维活动,呈现给不同的个体或人群的美感各不相同,因为美的感受方式决定了美的感性特征。那么,相同的事物与思维活动,对于具备类似文化与生理的基础的人群来说,自然会有相似的美感体验。

缺少作为感知对象的事物与思维,美感也是无法产生的。而且,相比于美感的变化多端不可捉摸来说,作为感知对象的事物与思维更容易把握和了解,因而研究美多是从研究审美的对象开始。我们也以审美对象为依据,划分出了各种音乐美、绘画美、书法美、建筑美、生活美、心理美诸如此类。

不同的文化思维,所包含的美也是不同的,各种文化美、传统美、玄学美、宗教美,是以这些文化的内涵、思维、精神、模式、仪式、工具、建筑、遗迹等为审美对象的美感体验。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北宋·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欢迎关注公众号:中流治印,获得免费印章设计。



0
阅读原文
|
Report
|
收藏
Share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