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论怎么用(完)

普通推荐
成都/UI设计师/2年前/415浏览
方法论怎么用(完)普通推荐

方法论系列的结尾,最后我们再学习剩下的

我们的方法论就告一段落了,下面我将剩下的一些方法论介绍给大家!

雷斯托夫效应

冯·雷斯托夫效应又称隔离效应,是德国精神病学家和儿科医生海德维希·冯·雷斯托夫在1933年提出的理论。他是在研究实验对象时发现,特别的东西会让人记忆深刻。
雷斯托夫效应通俗地讲,就是在一众普通的东西中你会先注意那个最特别的,就像李荣浩歌词里唱的那样“你一出现别人都显得不过如此”。他在我们设计中其实最突出的就是会员VIP,你会发现特别是在使用社交类APP时,你最先注意的就是那个VIP标识,小时候我们会通过充值红、黄、蓝、绿、粉……钻来彰显和普通小企鹅的名称不一样,充值会员的时候你的名字会在别人的列表提前显示,一次来激励你进行充值。在逛微博的时候你的VIP加持也会比别人更加突出。
在会员页面充值的时候我们也会很其清晰的看到这些VIP功能,以及每个级别的VIP卡的不同(你是不是会和我有同样的一个疑问,为什么别的页面就不能做的和VIP页面一样清晰明了)。但随着后续的经验累积,我得到了这样的一个答案“因为你在做别的页面时,你需要兼顾的东西会有很多,以至于要通过一屏向用户展示好多东西,就会出现层次感,导致一屏页面能展现很多不同的主要信息,所以有时你会觉得页面混乱没有重点;但是在会员页面的时候,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尊贵,向你展现你需要的尊贵感以及特权这样目标就清晰很多。”

奥卡姆剃刀原则

奥卡姆剃刀原则它是由14世纪英格兰的逻辑学家、圣方济各会修士奥卡姆的威廉提出。他指出“若如必要,勿增实体。”
其实我们现在对于设计的发展就来顺应了“奥卡姆剃刀原则”,从刚开始巴洛克洛丽塔,到如今流行的扁平化,我们会发现我们现在所在做的设计逐渐变得简单了起来,从刚开始一个写实的icon,但现在大家更愿意用面或线来展现,比起花里胡哨的页面我们更喜欢清新整洁的页面。就比如ios系统的转变,也是很好地体现的这个原则。
在UI设计中我们会更多的在登录页使用奥卡姆剃刀原则,因为我们需要在用户登录时减少对他造成的干扰,以及更简洁的突出APP的特点,所以我们更多的在登录页中会将品牌的Slogan以及他们的logo展现在登录页。
在生活中呢,就像我们在面试时是不是总觉得自己讲了一大堆的东西自我感觉良好,但是最后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确比不上人家话少面试的结果。那就是因为我们虽然噼里啪啦的一顿输出却从未讲出我们的优势点,其实面试更多的是展现你自己的核心价值不可替代性“我为什么能胜任这个工作”“你选我的理由”等。
就像他在《箴言书注》中写到的:“切勿浪费较多的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我们在设计时和生活时切莫过于简洁,比如你的女朋友问你“今天晚上我们吃什么呢?”“随便”“分手吧!”。

蔡格尼克效应

蔡格尼克效应是由苏联心理学家B.B蔡格尼克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它主要讲的指人们天生有一种办事有始有终的驱动力,人们之所以会忘记已完成的工作,是因为欲完成的动机已经得到满足;如果工作尚未完成,这同一动机便使他对此留下深刻印象。简而言之“我们会念念不忘那些还没做完的事”。

这个效应其实很好理解最耳熟能详的就是“今晚不吃鸡不睡了”结果真的就打了一整晚。我们在设计中会经常运用在哪里呢,下面我们就来探索一下,在签到页的时候我们会定期的给用户设置签到福利;我们会在VIP快到期时收到提示“在坚持多久就升级了哦,你确定要放弃吗?”这一下我们可就要好好的犹豫一下;这就不得不提到“是兄弟就帮我砍一刀”的拼多多了,我们每次一位快要达成了,结果又变成新的模式还要在邀请好友,最后不得不有坚持了下去;还有前段时间爆火的“羊了个羊”他就是用反差,加上你对第二关的憧憬,每天都把他列为必过清单所以念念不忘(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下我之前写的一篇关于羊了个羊的文章);还有一点最令人反感的就是听歌听一半突然让我们付费;这个在数藏平台运用的更加广泛,他们用合成来体现更大的价值促使我们去进行购买别的藏品;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KEEP的连续跑步等等。

在生活中我们也不乏关于蔡格尼克效应的例子,比如每周分两天才会播出的剧;收集不完的盲盒;那些昂贵的球鞋,虽然买不了还是会心心念念的去想,以及那个还有遗憾的初恋。

对于蔡格尼克效应我们可以有更多的讨论,蔡格尼克效应很好的抓到了人性的弱点,就会促使我们进行行为转化进而消费买单,这个其实福格模型连接在一起会更容易理解,想让用户发生行为改变,首先就是要给用户动机、在赋予用户一定的能力、最后进行引导用户进行购买,也就是公式B(行为)=M(动机)+A(能力)+P(提示)。这套流程在购物类APP使用较为广泛。

尼尔森十大原则

尼尔森的十大原则其实结合某个APP来说会更加贴切,但是时间有限我将拆分成不同的方法给大家讲解。后期有机会会更加详细的讲解尼尔森的十大原则。

1.系统状态可见原则

系统状态可见原则也就是当用户进行操作时你必须提供给用户反馈。
当用户在使用APP时点击某个页面,你并没有向用户提供一个答复,比如说点击筛选完毕的物品你应该收回或者听歌时当你需要浏览别的页面的时候你需要将播放器收缩,但是你的产品并没有这些操作或者这些操作行动缓慢,用户这时内心就会感到焦躁,越来越没有耐心。
所以这个反馈就是用户心理能接受的最低反馈时间,用户的忍耐是有限度的。我们平时在工作中需要压缩图片也是提升反馈效率的操作之一。

2.环境贴切原则

环境贴切原则的含义就是能让用户感受到这些东西和我们平常生活中的一样。
比如在美团会通过模拟天气场景来向用户展示外面的雪、大雨、大风、沙尘暴能让用户身临其境的感受一下天气,缓解用户等外卖过程中的焦虑情绪,也会降低外卖小哥的投诉率。
其实在B端页面中我们用到这项原则会更多,因为我们要尽可能的将这项功能显而易见的呈现给用户,让用户能快速联想到自己生活中的物品,就像我们标签页面还有日历页面,很好地还原生活中的场景。

3.用户自由度原则

用户自由度原则就是能给用户一定的自由度,而不是这个东西是写死的,用户操作不了。从而导致用户的负面情绪逐渐递增,比如说暂停键的运用,我偷偷在家看电影没有学习的时候,这时妈妈进来了,因为你不能按下暂停键从而导致你被发现了你在偷懒从而遭到一顿毒打。

4.一致性原则

一致性原则其实也可以称作为组件化思维,因为我们作业面要规范,节省效率,某个按钮或者icon会出现复用的情况所以我们可以把它制作成组件这样统一了规范又能大大的提高设计效率。
还有在筛选分类时我们会将相似的物品放在一起,这也就成了一致性。

5.防错原则

我也称其为红线原则,在用户操作失误是,或者这个地方容易误操作,以及第一次使用页面不知道怎么操作时。我们会进行标签或者弹窗其实,比如删除时会有删除弹窗的提示、第一次使用页面时会有交互操作。
上篇文章我写过,用户就是我们的学生,学生在快犯错的时候老师会拉他一把将他引导至正确的道路上,避免走歪路。

6.易取原则

我们在B端设计中使用搜索时会不会有系统自动会判断出相似的搜索结果,这里就会运用到易取原则。我们折磨做的目的就是方便用户查找,较少交互步长。

7.灵活高效原则

灵活高效原则其实更多的应用在我们的工具类产品中,在我们操作AXURE、PS、AI、费格马、SKETCH等工具类产品时我们会用到许多的快捷键,这样大大提高了我们作图速度。
其实我们平常玩游戏时也会用到一些快捷键这些又何尝不是灵活高效原则。

8.简约原则

“大道至简”我们平常在设计时只需要通过最简单的方式告诉用户我们想表达的事情就好了,难道你表白的时候最重要的不就是“我爱你”吗?

9.容错原则

容错原则更多的出现在缺省页或者,图片加载失败时会出现碎图的情况,这时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插画,来缓解用户焦急的心里情绪,比较有趣的当属谷歌的小恐龙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手动断网尝试一下。

10.人性化帮助原则

其实说到底这也算是一个总结我们所做的一切理论,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服务用户上面,因为设计其实很像服务业我们都要帮助服务我们的用户,听取他们的意见。

人性化帮助原则最多的就是人工在线客服了(虽然我觉得我的投诉没有一次时是成功的),但是人工客服对于老年人来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适老化方向语音客服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还有siri、小艾同学等都从冰冷的客服工具变成了我们的好朋友。

总结

其实很多人都会有个疑问,这些方法论试什么情况下都可以用的吗?当然不是,方法论只是我们的设计工具,所谓工具就是我们是使用它掌握它而不是被他使用;随之而来一旦生了一个问题,这些大家都知道的方法论,那设计出来的东西不都大差不差了,当然会有相似的,但是在我们没有创新的方法论之前以及建立一个新的规则之前,合理运用这些制定好的规则才能更容易被用户所接受。我们也要不停的努力最后一定会有一种方法论,人们介绍他时他的名字来自中国。

16
举报
|
7
分享
评论
评论你的想法~
表情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