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者构图技巧
对称-平衡、重复-变化、节奏-韵律、对比-变化、调和-统一、破规-变异
构图技巧初学者必读教程
在本组教程中,将为大家讲解到六种常用的构图技巧:
对称和平衡
重复和群化
节奏和韵律
对比和变化
调和和统一
破规和变异。
构图技巧初学者必读(一)之对称和平衡
1. 对称和平衡
1.1什么是对称
对称是图案沿中轴左右或上下重复的状态。
在自然界中,我们到处可以看见对称的形式,如蝴蝶、蜻蜓、树叶、花朵等等。
对称的形态在视觉上有自然、安定、均匀、协调、整齐、典雅、庄重的朴素美感,很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所以在人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对称图形。
例如过节时点的红灯笼,各种各样的标志图案等等。
1.2 什么是平衡
对称图形由于过于完美,缺少变化,会给人一种呆滞,单调的感觉。所以,人们会在保持平衡的前提下,改变其部分元素,使画面具有变化性。由于事物在运动中,时常处于不对称的状态,便出现了各式各样的不对称的平衡现象。
如下图所示。
平衡相对于对称具有更为丰富的形态。
当画面的对称关系被打破时,可以调整力的重心使画面达到力的平衡。
力的平衡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当两个事物相同时,力的重心位于两个事物中间位置,形成了绝对的平衡关系。我们也称这种绝对的平衡关系为对称。
如下图广告作品中,采用了对称的形式,使画面达到了绝对的平衡关系,给人一种安定平和的形式美感。
当两个事物量感达到平衡时,形象上可以有所差别。
例如下图汽车广告中,位于汽车左右的字母,虽然形象上不同,但却给人同样的重量感觉。这样处理的画面,不仅具有了变化性同时又使保持了平衡性。
注意:这里说的差别是在保持力的平衡的前提下的差别,是有一定限度的。
当两个事物量感不同时,可以调节力的重心使之达到平衡。
例如下图广告作品中,浅灰色较纯黄色会给人量轻的感觉,所以画面在处理时,使灰色的面积大于黄色的面积,从而使画面取得了平衡。
注意: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可以通过调节大小、色彩、位置使画面达到平衡。
2. 对称和平衡的基本形式
对称和平衡可以造成人们视觉上的满足,所以在生活和设计中应用是十分广泛的。
对于对称和平衡的学习我们可以从对称和平衡的基本形式入手,下面我们将对称和平衡的基本的形式概括为以下四种:
★ 反射
反射是相同形象在左右或上下位置的对应排列,这是对称和平衡最基本的表现形式。
反射这一基本形式在广告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
例如下面的插画设计中,运用了左右位置的对应排列,给人强烈的形式美感。
★ 移动
移动是在不改变形象总体保持平衡的条件下,局部变动位置。
移动的位置要注意适度,不能打破了画面的平衡。
例如,在下面的海报设计中,采用了移动的基本形式,给人一种连绵不绝的想象力。
★ 回转
回转是在反射或移动的基础上,将基本形进行一定角度的转动,增加形象的变化。
这种构成形式,主要表现为垂直与倾斜或水平的对比。但在总体效果上,必须达到平衡。
在下面的海报设计中,运用了回转的基本形式,使形象在统一的基础上又不乏变化。
★ 扩大
扩大就是扩大其部分基本形,形成大小对比的变化,使其形象既有变化,又达到平衡的效果。
在下面招贴设计中,灵活的运用了扩大的基本形式,形成了大小的对比变化,增加了画面的延伸感。
在实际运用中,我们常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形式进行灵活的结合运用,使画面效果更加的丰富且具有变化。
例如下例海报设计中,采用了移动和扩大两种基本形式,使画面更具有层次和变化。
3. 对称和平衡在设计中的应用
对称和平衡是设计中最基本的形式,在设计中可以灵活的应用,以达到自己所想要的效果。
例如下面汽车广告设计中,采用了对称的形式,使画面给人一种稳定祥和的感觉,具有很强的秩序美感。
又如在下面平面设计中,虽然画面大小对比强烈,但通过色彩和重心的调整,使画面得到了一种平衡感。
通过这一篇教程的学习,我们学习了对称和平衡这一构图技巧的相关知识。
构图技巧初学者必读(二)之重复和群化
在本篇教程中,我将为大家讲到另一个构图技巧重复和群化。
1. 重复构成的相关概念
学习重复构成,必须首先要理解与之相关的几个重要概念。
下面给大家介绍了重复、重复骨格、基本形这三个与重复构成紧密相关概念。
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去理解重复构成。
1.1 重复
重复是指相同或近似的图案不间断的连续排列的一种方式。
形成的画面会给人一种整齐美的感觉。
例如下图中,采用了圆形这一图案形象进行连续排列,给人一种整齐的秩序美感。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可以采用更加复杂好看的图案形象进行连续排列,制作出精美的图案效果。如下图所示。
重复的形式在生活中也常常得到应用,例如军事检阅中的方队表演,每行的人数相等,服装一致,动作整齐,给人一种井然有序的美感。
1.2 重复骨格
重复骨格是重复构成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
学习重复骨格,首先得知道什么是骨格。骨格,是构成图形的骨架和格式。
例如下图中,图案的骨格就是一个一个的小正方形排列而成的。其中,绘制骨格的线就是骨格线。
骨格分为规律性骨格和非规律性骨格。规律性骨格包括重复、近似、渐变等构成方法;非规律性骨格包括密集、对比、变异等构成方法。我们这里重点介绍的是规律性骨格中的重复性骨格。
重复性骨格是最有规律性的骨格,例如下图所示,是一些常用的重复骨格以及相应的应用底纹。
由上图我们可以得出,重复性骨格是指骨格线分割的空间单位在形状、大小上完全相同。
1.3 基本形
基本形是重复构成中另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
基本形是指构成图形的基本单位。如下图所示。
基本形可以是一个圆点、一个方块或一条线段等等。但在构成中不能仅限于这种简单的图案形象,应适当的加以设计和变化,组成有一定变化的基本形。例如下图所示。
实际上,在生活中常常会应用一些更加复杂多变的基本形,如下图所示。
2. 重复骨格重复基本形的构成
学习了重复构成的相关概念,下面将为大家讲解几个重要的重复排列的构成形式。
首先,为大家讲到的是重复骨格重复基本形的构成。
重复骨格重复基本形构成,是指在设计中将同一基本形反复使用,并采取重复的形式。我们可以将该构成形式归纳为以下几种排列方法:
★ 基本形的重复排列。
基本形的重复排列是指同一基本形按一定方向,连续的并置排列。
例如下图的底纹作品中,采用了该排列方法,具有很强的秩序美感,但却容易造成画面的单调性。
★ 重复基本形正、负交替排列。
该排列方法是指同一基本形在左、右和上、下的位置上,进行正、负形交替变换重复排列。
例如在下图的底纹中,就采用了该排列方法,不仅增强了正负对比的关系,同时也使画面的具有了变化性。
★ 重复基本形位置变换重复排列。
该排列方法是指,基本形进行上、下或左、右位置角度变换的重复排列。同时,也可以进行正、负形交替排列这使画面更加具有变化性。
例如下图的纹样就采用了这种排列方法,使图形更加丰富多样。
★ 重复基本形的单元反复排列。
这种排列方法,是将基本形按照一定的秩序形成一个单元反复排列。有时也可以加上正负形的更替,使画面更具有灵活性。
在下图底纹作品中,采用了简单的重复基本形的单元反复排列,给人一种整齐和活泼的画面效果。
除了以上四种排列方法外,还有重复基本形单元间空格反复排列,重复基本形的错位排列,基本形局部群化排列等方法。这几种排列方法都可以营造出丰富多样的画面效果。
3. 重复骨格近似基本形的构成
重复骨格近似基本形构成,是重复构成中另一个十分重要的构成形式。
重复骨格近似基本形构成是指采用重复的骨格和近似的基本形进行的重复排列的形式。
如下图所示:
例如下图底纹作品中,就采用了重复的骨格和变化的基本形进行排列,不仅加强了画面的灵活性,也使画面具有统一性。
这种构成方法也常常应用于设计中。
例如在下图的网页设计中,画面给人整齐统一的同时,又给人一种灵活性。
总之,重复骨格近似基本形构成可以使画面达到整体统一,局部有变化的效果。
4. 重复基本形的群化构成
群化是基本形重复构成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群化指的是以一种简单的基本形为元素,按需要进行重复排列,具有独立存在的性质。因此,群化可作为标志、符号等设计的一种构成方法。
如下图所示的一些标志设计,就是采用了重复基本形的群化构成。
学习重复基本形的群化构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将通过相关标志示例,来学习重复基本形群化构成的几种排列方法:
★ 基本形的对称或旋转放射式排列。
可采用多个相同基本形,互相交错或放射,形成一种环形旋转对称的图形。
★ 基本形的平行对称排列。
在方向和位置上,可采取反射、移动或回转的形式,构成一种对称图形。
有的也可以重叠、透叠或交错,形式可以灵活多样。
★ 多方向的自由排列。
这种构成方法较以上两种方法更加灵活多变。除了可以采取对称的排列方法外,还可以采取不对称的自由排列方法。如图所示。。
注意:画面的平衡关系,图形效果要保持稳定,造型完美。
由此看来,我们可以得出重复基本形的群化构成就是指基本形围绕一个中心,组成重复的群化图形。那么,形成群化的条件有哪些呢?我们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 基本形邻近。
有两个以上相同的基本形,集中在一起,互相发生联系时,便可以构成群化。
在下面图例中,右图多个基本形之间相互联系,比左图更易构成群化。
基本形特征具有共同因素,能产生同一性,可以形成群化。
基本形排列的方向一致,会产生图形的连续性,可构成群化。
在下面图例中,右图基本形采用同一个方向排列,比左图更易构成群化。
习惯性的组合,在视觉经验中,容易形成一个完整的易于联系在一起的图形,更容易构成群化。
在下面图例中,右图更符合我们的视觉习惯,比左图更易构成群化。
5. 重复和群化在设计中的应用
重复和群化是表现重复美的一种主要形式,在设计中,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下面设计作品中,充分的运用了重复骨格重复基本形的方法。画面呈现出强烈的重复美感,给人一种节奏和韵律。
又如下图中,作品采用了重复骨格为主要分割形式,选取部分格位进行灵活的处理。画面既有变化对比,又协调统一。
通过这一篇教程的学习,我们学习了重复和群化这一构图技巧。
构图技巧初学者必读(三)之节奏和韵律
本篇教程将为大家讲到另一个重要的构图技巧节奏和韵律。
1. 节奏和韵律
节奏和韵律:指的是同一图案在一定的变化规律中,重复出现所产生的运动感。
由于节奏和韵律有一定的秩序美感,所以在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
在平面设计中,节奏和韵律包含在各种构成形式中,但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表现在渐变构成和发射构成两种形式中。
下面我们将详细地学习这两种形式,从这两种形式中去体会节奏和韵律的美感。
2. 渐变构成
渐变是指以类似的基本形或骨格,渐次地、循序渐进地逐步变化,呈现一种有阶段性的、调和的秩序。这种表现形式,在日常生活中是极为常见的。
如下图所示,这些采用渐变形式所构成的建筑结构,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渐变形式是多方面的,包括大小的渐变、间隔的渐变、方向的渐变、位置的渐变和形象的渐变等等。下面将为大家讲解几种主要的渐变形式:
★ 大小的渐变。
依据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将基本形作大小序列的变化,给人以空间感和运动感。
例如下图广告设计作品中,采用了大小的渐变方法,使画面更具有张力和延伸度。
★ 间隔的渐变。
按一定比例渐次变化,产生不同的疏密关系,使画面呈现出明暗调子。
例如,在下图广告设计作品中,采用了大小和间隔的双重渐变方法,增强了画面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 方向的渐变。
将基本形做方向、角度的序列变化,使画面产生起伏变化,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例如,在下图广告设计作品中,采用了方向的渐变方法,增加了画面的空间感,给人一种韵律美。
★ 位置的渐变。
将部分基本形在画面中的位置做有序的变化,会增加画面中动的因素,使画面产生起伏波动的视觉效果。
例如在下图中,运用依次改变瓶子角度的方法,使瓶子上的图案也发生了位置变化,从而增加了画面的起伏感。
★ 形象的渐变。
形象的渐变是指从一种形象逐渐过渡到另一种形象的手法,可以增强画面的欣赏乐趣。
例如在下图中,从剪刀的形态过渡到人体的形态,增加了画面的风趣感。
除此之外,渐变形式还包括自然形态的渐变、色彩的渐变、明度的渐变等等,这里我们将不再一一介绍。在实际运用中,我们可以将这些形式结合运用,可以取得更加丰富且具有变化的画面效果。
3. 发射构成
发射是一种特殊的重复,是基本形或骨骼单位环绕一个或多个中心点向外散开或向内集中。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看到发射构成的图像,例如自然界盛开的花朵,绽放的烟火等等。
发射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个是发射具有很强的聚焦点,这个焦点通常位于画面的中央;另一个是发射具有一种深邃的空间感,使所有的图形向中心集中或者由中心向四周扩散。
根据发射特征的不同,可以将发射构成归纳为以下几种:
★ 离心式发射
这是一种发射点在中央部位,其发射线向外方向发射的一种构成形式。
例如在下面广告设计中,采用了离心式发射,增强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 向心式发射
这是一种发射点在外部,从周围向中心发射的构成形式。这是与离心式相反方向的发射骨格。
在下面广告设计中,采用了向心式发射,把人们的视线引向了中间的标题内容,使广告主题更加突出。
★ 同心式发射构成
发射点从一点开始逐渐扩展,如同心圆渐变扩散所形成的重复形。如下图所示。
这种构成,由于主要放射线,都集中在一起,格式变动有较大的局限性。所以,在应用时可以结合其他形式,使画面效果更加丰富。
例如在下面广告设计作品中,不仅采用了同心式发射构成,还结合了不同间距、不同大小的色块进行对比,使画面更加具有变化性。
★ 多心式发射构成
在一幅作品中,以多个中心为发射点,形成丰富的发射集团。
这种构成效果使画面具有明显的起伏感。例如下图平面设计作品中,多心式放射构成的应用,增加了画面的空间感。
以上这些发射形式,在实际设计中可以综合使用。不同发射形式骨骼的叠用,可以取得丰富多变的效果,增强了画面视觉冲击力。但应注意结构清晰而有序。
4. 节奏和韵律在设计中的应用
在平面设计中,常常会运用到节奏和韵律这一构图技巧。
例如在下图平面设计中,采用了方向渐变和位置渐变两种渐变方法,使画面呈现出三维的空间效果,具有很强的节奏感。
再例如,在下图平面设计中,采用了发射构成和渐变构成相结合的形式,增加了画面的对比变化,突出了画面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通过这一篇教程的学习,我们学习了节奏和韵律构图技巧的相关知识。
构图技巧初学者必读(四)之对比与变化
本篇教程将为大家讲到另一个重要的构图技巧对比和变化。
1. 对比、变化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一个现象来理解对比:在一个以平房为主体的小城镇,一座七八层的楼房就会显得很突出;如果在广州、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同样是七八层的楼房就会显得一般了。同样高度的楼房,却因为周围环境的不同,而造成了不同的视觉感受。
由此看来,对比在识别事物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设计中,对比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凡是要想使某个图形突出,就必须有与其相对的图形进行比较。
例如下图设计作品中,就采用了色彩的对比关系,用红色与绿色进行对比,从而使绿色的图形显得更加突出。
有对比必然会有变化,变化是对比在画面上所产生的效果。在追求画面的对比性时,应注意不能变化过大,不然会使形象之间互相争夺,看上去眼花缭乱而失去美感。画面应该既要有对比、变化,又要有调和、统一。
如下图设计作品中,画面在追求变化的同时,又采用了相类似的元素使画面达到了统一。
对比、变化与我们下一篇将要讲到的调和、统一,二者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切设计作品,只有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才能取得好的画面效果。
2. 对比构成
在版面构成中,对比构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按照不同方面的对比关系,可以将对比构成主要分为空间对比、聚散对比、大小对比、方向对比、曲直对比、明暗对比六个方面。如图所示。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地讲解这六种不同方面的对比关系。
★ 空间对比
在我国画论中,对待绘画空间处理时,明确地提出要密不通风,疏能跑马,形象的阐明了空间的对比关系。所以空间的对比关系对于一个画面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下图中,人物占有的空间与画面背景所占有的空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效果,增强了画面的视觉张力。
★ 聚散对比
在设计中,与空间对比密切相关的是聚散对比。聚散对比指的是密集的图形和松散的空间所形成的对比关系。处理好这个关系,应注意保持好各个聚集点之间的位置联系,并且要有主要的聚集点和次要的聚集点之分。
例如在下图中,采用了聚散对比,使画面具有了一定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 大小对比
大小对比容易表现出画面的主次关系。在设计中,经常把主要的内容和比较突出的形象,处理的较大些。
例如下图中,画面采用大小的对比方法,使主要的形象更加突出,加强了广告的意图。
★ 曲直对比。
曲直对比指的是曲线与直线的对比关系。一副画面中,过多的曲线会给人不安定的感觉;而过多的直线又会给人过于呆板、停滞的印象。所以,应采用曲直相结合的方法。
例如,在下面宣传页设计中,采用了曲线与直线相结合的方法,使画面整齐的同时又具有灵活性。
注意:这里讲的直线包括文字排列所形成的线。
★ 方向对比。
凡是带有方向性的形象,都必须处理好方向的关系。在画面中,如果大部分图案的方向近似或相同,而少数图案的方向不同,就会形成方向上的对比。
如下图设计作品中,画面使主体的方向与局部的方向进行对比,形成了活泼而有变化的画面效果。
★ 明暗对比
任何作品都必须有明暗关系的适当配置,不然会使画面浑沌而没有主次。
在下面广告设计中,采用了强烈的明暗对比关系。营造出了明快的画面效果。
除了以上几种对比关系外,还有虚实、色彩、肌理等方面的对比关系,由于道理与上面是相同的,所以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在设计运用中,我们可以同时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对比关系,使画面更加丰富多彩。
3. 对比构成应掌握的要点
对比和变化是十分重要的配色技巧,在实际运用中,应注意对比因素之间的协调性。
要做到画面中各个对比因素之间的协调统一,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 处理好全面的统筹安排,使画面的布局充实丰满,避免主体物偏集在某个角落或平均分布。
例如下图中,采用大小对比和方向对比的关系,使画面充实而具有动感。
★ 画面各部分要主次分明,同时主次关系要有联系。
例如下图中,采用了大小的对比关系,使画面主次分明,突出了主体物的形象特征。
★ 各对比因素之间,必须有疏密变化。
如下图所示,运用了聚散的对比关系,使画面产生了疏密变化,增强了画面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 注意画面明暗色调的对比,要有一定比例的重色块和亮色块。
例如下图广告设计中,运用了明暗的对比关系,使画面的重色块和亮色块形成了强烈对比,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 画面应注意整体的对比关系,避免过于繁琐和细微的变化。
例如在下图中,画面整体采用了明暗对比关系,但过于繁琐的聚散对比,给画面造成一种混乱感。
4. 对比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
在设计中,运用对比的手法,便可突出某种形象和内容。
例如下图广告设计中,采用了空间对比的关系,使画面给人很强的延伸感和空间感,突出了产品音质的空灵广阔的特点。
又如下图招贴设计中,采用了曲线与直线的对比关系,使画面具有曲线柔美和动感的同时,又具有直线的直爽和豪迈感。
通过这一篇教程的学习,我们学习了对比、变化这一构图技巧的相关知识。
在下一篇教程中,我将为大家讲解另一个十分重要的构图技巧调和、统一。
构图技巧初学者必读(五)之调和与统一
在本篇教程中,将为大家讲到的构图技巧是调和、统一。
1. 调和、统一
上一篇教程中我们提到过,对比和调和是互相对立存在的统一体。
任何一副作品,不能没有对比,但也绝不能没有调和。
如图所示,在家装设计中,要使空间整体得到统一,就必须要考虑风格,色彩,个人喜好等相关因素的调和性。
那么,什么是调和呢?调和是指画面中各个组成部分整体上达到了和谐一致,并且能给人视觉上一定的美感享受。
如下面两张图中,左图由各种不同形状组成,变化繁杂,画面不够统一;右图则采用单一的圆形做渐变效果,使画面给人一种统一感。
注意:达到调和的最基本条件,就是在作品中必须有共同的因素存在。
2. 调和、统一形式的种类
在版面构图中,处理好画面的调和、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调和、统一的形式有很多种,在这里,我为大家归纳了如下几种:
►形象特征的统一
形象特征的统一是指整体的特征风格要调和统一。
例如下面这幅作品中,画面的各个因素都采用了相类似的形象特征,使画面给人一种统一感。
在多种形象存在的画面里,为达到形象特征的统一,可采取如下两种办法去实现:
★ 一种是有秩序的渐变。
如下图所示中,抓住了多种动物的共性,采取逐渐过渡的方法,使画面具有了统一性。
★ 另一种是,增加重复性的呼应作用。
在不同形象中,适当增加其重复形或类似形,使之起到前后穿插呼应的作用。
例如下图,采用多种重复或类似的形象进行有序排列,给人一种秩序感
►色彩的统一
色彩的统一是指色彩关系的统一。首先在明暗关系上做到统一;其次在色相上做到统一,具体的说就是,以同类色为主调,配置以适度的间色,再以少量的对比色加以提示,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例如下图广告设计中,整幅画面采用黄绿色调,搭配间色橙色和对比色红色,使画面既有调和又有对比,营造出色彩丰富而活泼感人的氛围。
►方向的统一
凡是带有长度的形象,都具有方向性。一般情况下,在画面整体中,要有一个主流方向,同时也要有适当的接近主流方向的支流加以配合,这样的作品才会给人以美感。
例如在下图中,以水平向右的方向为主流方向,加以各个元素也朝向这个方向,使画面在方向方面得到了统一。
由此看来,统一总是和变化同时存在的,在设计中应注意两者的协调关系。
2. 调和、统一形式的方法
我们知道了调和、统一构图技巧的重要性,那么如何能做到画面的调和、统一呢?
下面归纳了几种方法,供大家参考学习。
►接近的方法
各种不同有变化的部分,距离接近的物体较容易产生结合感;如下图所示,下方的图形比上方的图形更具有统一感。
距离都接近的图案,具有相同要素的更易显得统一。如形体的大小类同、色彩的接近、肌理造型特性的接近都容易具有统一感。
如下图所示,下方的图形较上方的图形更显的具有统一感。
例如下图广告设计中,采用色彩接近的暖色系和接近的肌理造型,使画面达到了协调,给人一种统一感。
►连续的方法
在版面构图中会经常使用到这种方法。把各种不同的形态或各种不同的色彩的图形,用一根任意形状的线不断地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一个整体,如图所示。
例如在下面平面设计中,零散的元素连续的编排在一起形成了线状,构成了一个新的形象,使画面给人一种统一感。
►拼贴的方法
该方法是指将不同而复杂的造型要素,按一定规律排列起来,从视觉上得到另外一个整体而统一的形态。
例如下图中,分别运用几何形和英文字母进行拼贴组合,整体上形成了一个新的图形,而原来的要素形象则被忽略了。
如在下面平面广告设计中,多种碎乱的纸片按一定规律排列,形成了一个新的图形,使画面具有了统一性。
3. 调和、统一形式在设计中的应用
调和、统一这一构图技巧在设计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任何一幅设计作品都要使各个要素之间调和统一。
在下面插画设计作品中,运用了拼贴的方法,使零散而复杂的元素得到了统一,组成了新的形象。
又如,在下面广告设计作品中,采用了色彩的统一和形象特征的统一,使整幅画面给人很强的整体感,增强了视觉冲击力。
通过这一篇教程的学习,我们学习了调整、统一这一构图技巧的相关知识。
构图技巧初学者必读(六)之破规与变异
本篇教程将为大家讲到另一个重要的构图技巧破规、变异。
1. 认识破规、变异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敢于标新立异,打破旧有成规,大胆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
创新是指在旧有事物范围内,打破常规寻求变异,以取得更加吸引人的效果。
例如下图的户外广告设计中,运用破规变异的方法,制造出很多有趣的画面效果,起到了很好的广告效应。
在版面构成中,破规变异的方法也起着十分重要作用。
2. 破规、变异构成的形式
可见,对于破规、变异构成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那么。破规、变异构成的形式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可以将破规、变异构成的形式归纳为以下几种:
★ 特异构成
特异构成的表现特征是,在普通相同性质的事物当中,有个别异质性的事物,便会立即显现出来。如下图所示。
例如下面广告设计中,运用特异构成,使个别特异图形,在有秩序的排列当中更加突出。
在版面设计中,特异构成应处理好异质形象在画面中分布的位置。
例如下面两张图中,异质形象的位置得到了很好的处理,画面整体上有较好的平衡关系,并感到丰满而有变化。
又如下面广告设计中,异质形象使画面具有了节奏感和韵律感,同时给人一种心理上的平衡感。
★ 形象变异构成
形象变异构成是指对具象的变形。形象变异构成的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抽象法。对一些自然形态的图形,根据版面内容、形式的需要,进行整理和高度概括,夸张其典型性格,从而提高其装饰性。例如下面两张绘画作品中,经过艺术处理使现实具象的事物得到了抽象的处理,使特征更加明显,更具有艺术效果。
★ 形法
对一些形态进行扭曲、夸张变形,从而引起人们的兴趣。
例如下面两张图中,采用了夸张的变形手法,加长了人物腿部的长度比例,使画面更具有视觉冲击力。
★ 切割法
将部分形象进行适当的切割,再重新拼贴构成,如下图所示。运用这种手法可使形象压缩、拉长,也可以扭曲或局部夸张。
例如下面构成作品中,将形象进行切割再重新拼贴,形成了具有趣味性的画面效果。
★ 格位变形法
将自然形态的图形,按若干等大的正方形格位进行变形。如下图所示,把一个圆形用等大的正方形格位划分,按格位的布局移至变形部位,得到新的变异图形。
注意:格位按变形的需要,可打成长方形、菱形、曲线形等不同形状。
例如下面广告设计作品中,按照了各位变形法,使画面构成了新的变异图形。
★ 空间割取及形象透叠法
在设计中,为了增强画面的变化,可在画面空间中进行适当的割取。然后,将其各割取部分进行不同色调的配置,使画面色彩变化丰富。
例如下面插画设计中,采用了空间割取及形象透叠的方法,使画面层次更加丰富。
注意:割取的形式可以有规则的分割,如正方形、长方形等;也可以进行无规则分割。
★ 空间构成
为了表达空间立体效果,可以将平行直线集中消失到灭点的方法,表现其空间感。但在平面构成中,有时却违背这些原理,造成矛盾空间。矛盾空间是利用人们视觉的错觉而得到的一种形式。
由于这种空间透视,存在着不合理性,而且不易立即找出矛盾所在,就会使观者琢磨不定,增加其欣赏兴趣。如下图所示。
此外,矛盾空间会造成空间立体的错视,显现出模棱两可的视觉效果,从而引起人们的兴趣。
例如在图形艺术家埃舍尔的作品中,采用了矛盾空间的方法,增加了画面的欣赏乐趣。
★ 视觉感应构成
视觉感应构成是指画面中的形象不与画面平行,在平面中产生了立体的幻觉,也可以称为幻觉性的空间。如下图所示,重叠的形象产生前后排列的空间感觉,仿佛画面有几个面组合而成的立体形。
又如下面两张构成作品中,运用视觉感应构成,使画面具有了动感特征。
3. 破规、变异形式在设计中的运用
在设计作品中运用破规、变异形式,往往可以取得很好的视觉效果。
例如下面两张海报中,采用了形象变异的构成方法,使原本普通的视觉形象具有了新的表达方式,画面具有很强的视觉震撼力,让人印象深刻。
又如下面两张海报中,均采用了空间构成方法,运用矛盾空间的矛盾性和特异性引起观者的兴趣。
随着对本篇破规、求异构图技巧学习的结束,本组教程也就结束了。通过对本组教程的学习,相信大家对于不同的构图技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