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孩子都要去西藏》——设计师如何做旅行攻略
2017年应 苏湖读书会 的邀请,在上海和杭州分享了关于设计理念如何应用在旅行攻略的小心得。
就像设计之前会建立用户画像,我在分享前会思考分享人群。这一套思考方法适合所有人,所以这是一次面对普通老百姓的分享。
一度认为每个人都会有个西藏梦,认识的人多了,发现并不是。回想为什么我会有这样一个梦,起源还是在学习绘画的学生时期,那时候画室的老师时常去西藏,他是位青年艺术家,绘画的主题就是西藏的喇嘛,他诉说着在寺庙里与喇嘛一同生活的故事,我们一边画着画,一边听着藏乐,闻着藏香,胆子大的男同学还看了老师带回来天葬的纪录片。当时就在心中埋下一颗种子,要存钱去西藏。终于,在婚后第二年,说服了谨慎的老公,才有了这次西藏之行。
《苏湖》是一个读书会,每一期都会分享介绍一本书。在大量搜索筛选了关于西藏的书籍后,我选择了这本书,是一本很完全的西藏工具书,我们看目录就可以知道。
具体书说了什么,有需要的同学可以去看这本书,我们还是聊一下作为设计师的我是怎么用设计思维来规划这次旅行的。
我把这次的主题拆分为三个词:“设计师”、“旅行”、“攻略”。在确定了这次旅行的原动力之后,我们来清晰一下这三个词的意义。
问题\需求越细越好,越明确越好!这样我们离答案也越接近,在脑海中我们的画面也越清晰。这里需要注意两点:
需求方:说问题而不是提解决方案。引导需求方提出自己的核心需求,让设计师来解决,即使给出了解决方案,也要拨开云雾的问出他最终想到达成怎样的效果。
设计师:需求分析,把一整个问题拆分成几个部分,各个击破。(在这里,需求方与设计师可能是同一个人)
例如:有朋友会找我设计网站,上来直接会说:“我想要设计一个网站”,而好的设计师会一直询问为什么要设计网站。通常情况需求方是为了推广,接着就可以问,公司所处于什么阶段,有多少资金,到达成效果的时间有多少等等。网站并不是推广的唯一方法,在了解了目的与资源后,推荐最合适的方案并帮助其实现。
在提出众多需求与期望后,一定要抓住核心!不要迷失在细节中(Priority)
如果从距离的角度,虹桥飞机场到浦东国际机场就差不多55公里了~呵呵!
根据这三个关键词我们得出了这张原理图。核心原动力决定了愿意付出多少代价,这是一切的源头。
而我的核心需求就是“去西藏!”“去西藏!!”“我要去西藏圆梦!!!”
有界限后,我们才能制定出明确的方案。有钱有闲的,产品可以慢慢打磨;有钱没闲的,产品可以找精英加班加点,旅游就可以奢侈行;没钱有闲的可以穷游,产品可以业余做;没钱没闲的?可以看旅游卫视。
“形式”首先要确定Pensonal(用户画像-用户的特征与行为习惯),这次服务对象很清晰——就咱们小两口。而同学们可以先明确自我界限。
人员类型:单身、小两口、闺蜜、小团队?度假放松、紧凑的走马观花、深度游?
自由行:随性自由、严谨计划?如果你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旅行,不妨多尝试,随着年龄的变化,喜好也会随之变化。
时间:时间与金钱作为老百姓的我们,总不能两全
预算:给自己设限,有钱节约时间,有时间节约钱
在这个梳理的过程中,会认知到自己的界限,在有限中,突破自己些,挑战自己些,重新认识与塑造自己。
“设计师”、“旅行”这两个关键词是“想清楚”,“攻略”就是“动手做”!
大量阅读:电视、电影、电台、书籍——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当地的历史信仰、民族禁忌、节庆假日、饮食文化、穿戴服饰等,到哪儿不是走马观花。这里再多说几个了解西藏的渠道:BBC的《走近西藏》、个人电台广播《大话西藏》。
关于机票、酒店、租车、订票、当日游等,需要在多个平台上,多看多比较。
具体的攻略流程,我在马蜂窝上有详细的版本,有需要的同学可以上马蜂窝上细看。
http://www.mafengwo.cn/i/6195680.html
最终,我们产生了完成的原型图。不仅仅是做旅行攻略,做所有事都可以参照这个原型图。
产品设计开发上线后,用户的使用就是验证你产品的开始,而旅行就是验证攻略的开始。
我会在旅行的过程中,摄影、摄像、文字记录着,旅行结束后会整理照片、票据、财务清单、制作纪念品、写攻略等。在事后整理的过程中,是总结与复盘的过程。
最后留了写问题供大家思考,希望有所帮助!我们下次再见!!
